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長沙老字號麻辣燙湖南這里不僅麻辣燙最好吃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6)

低調、默默無聞、沒有存在感,
當這些評價安在益陽身上,
益陽人會很不開心地說:
益陽的好,你們真不懂。
城市如人,如果不盡力地去表達,
就會被忽略。
益陽鄉土特色濃郁。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益陽,是一個江湖哺育而生的水鄉。
然而,這也無法概括益陽。
益陽的地理場景是極為復雜的。
氣質也因此極為多樣。
益陽不僅僅有小江南的溫情,
也有大江湖的遼闊。
對于益陽的閱讀與感知,
是一場令人愉悅的思維體驗。
益陽的山水,益陽的人,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不要被這座城市的低調所蒙蔽,
它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優秀。
實際上益陽的占地面積(12320平方公里)
比長沙還要大。
益陽的文化,
遠古時期就受到楚風的浸潤,
遠比大多數人想象中更加綿長豐厚。
這是一個極富內涵的城市,
它把一座城市地理與文化
的復雜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座內涵型的城市,值得持久相知。
益陽市人文地圖。圖/地圖窩▼

益陽的風物很“江南”
▼
益陽是一個與江南近似的魚米之鄉。資江中下游貫穿全境,形成河谷平原,洞庭湖淤積的土地造就萬頃良田,益陽因此物產豐美。蘭溪是全國聞名的十大米市之一。
大通湖區域。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益陽還是中國的淡水魚都,大通湖面積達12.4萬畝,是全省最大的內陸養殖湖泊。
除了魚米,我們耳熟能詳的益陽風物如楠竹、蘆葦、蘆筍、茶、苧麻,都有著濃郁的江南氣息。安化黑茶、益陽苧麻產量居全國首位,蘆葦、黃(紅)麻、糖料產量均居全省第一。
安化茶園采風。圖/彭國興▼

益陽是全國有名的“竹子之鄉”,楠竹產量居全省第一。
益陽還有沅江蘆筍,生長在南洞庭湖的灘涂濕地上,是大自然對人類美食的無私饋贈。蘆筍燉魚的美味,是江南的清新與鮮美。
霞光里的“美人窩”桃花江。圖/資料圖片▼

桃花江的竹海與美人很“江南”。五萬畝竹海形成的溫潤氣候滋養著桃花江的女性,這里的女性,并不是湘妹子的熱辣,她們以溫婉的性情聞名于世。
益陽竹藝產品遍布街頭巷尾,因此益陽素有“竹器之城”的美稱。
益陽桃花江竹海。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益陽老城區的建筑也帶著清淡素雅的江南風格。
位于益陽市石碼頭邊的三條明清古巷。一方天井、一處小院,巷巷相通、戶戶相連。三條古巷均為南北走向,迂回曲折,巷道使建筑相對獨立又構成整體。
安化永錫橋。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小巷上方每隔一段就有青磚砌成的半圓形拱門,是全國少有的保存較完整的“拱券撐墻”建筑風格。若逢雨天,便有一種戴望舒詩中的江南雨巷的曼妙氣息。
益陽的氣質很“江湖”
▼
歷史上的江南,是指長江以南的湖南,而益陽,毫無疑問地處大江南區域。楚文化的浪漫浸潤過這片土地。
益陽近日,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的農民趁著難得的晴天,抓緊搶收、烘曬稻谷。圖為農戶在家門口晾曬稻谷(無人機照片)。圖/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

三國時期,這里成為吳蜀對峙的軍事要地,不同的地理文化也因此融入了益陽的氣質之中。益陽因此成為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漢傳佛教的策源地、著名三國古戰場。
益陽“江湖氣質”有兩種。一種是洞庭湖水鄉澤國里的湖區文化;一種是梅山強悍的山地民風。
益陽“江湖氣質”有兩種,一種是洞庭湖水鄉澤國里的湖區文化。圖/騰訊視頻▼

益陽是湖南最為深入洞庭湖區的城市。
因為南縣、沅江,以及大通湖管理區的存在,洞庭湖分為西、南、洞三個湖區。益陽所擁有的南洞庭湖濕地保護區豐潤而廣闊。然而浩渺的洞庭湖并不是益陽的全部。
益陽的南部山區是安化縣,這里已是歷史上以強悍氣質著稱的梅山區域。這里保留著楚文化原始的浪漫與狂野。這是另一種江湖氣息。
益陽具有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圖/資料圖片▼

從最山野到最湖區,益陽占盡了湖南的地理氣質。
從流域來看,益陽屬資江流域。它地處湘資流域與沅澧流域的交接帶,又扼守南洞庭湖關鍵位置,不同的流域文明在此交匯融合碰撞,作為湖南兩大流域文明的十字路口。
漉湖腹地的小龍蝦漁場,大通湖農場依然是魚米之鄉。圖/盧七星▼

益陽由此形成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益陽人也因此帶著海納百川的心胸走向四面八方。有人說益陽人缺少故鄉情結,其實他們只是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家國空間。
大通湖的大閘蟹、南縣的小龍蝦、沅江的銀魚。圖/騰訊視頻▼

小吃是最能反映一個地區飲食文化的氣質。益陽麻辣燙和沅江三碼頭嗍螺,都是地道的平民小吃,卻能夠名揚省內。它們的味道帶著熱辣的江湖氣息。
很江南,也很江湖;最溫柔,也最狂野。這就是益陽。
最長情的地名
▼
兔子山早就沒有了兔子,也沒有了山。
這是楚秦、兩漢、六朝,乃至唐宋時期益陽縣衙署所在地,今天這里依然是益陽的城市中心區。益陽的名字與城址,從戰國至今幾乎沒變過。
兔子山早就沒有兔子。圖/常立軍▼

歷史很古老的益陽,在古井中保留下了秦代的歷史。
2013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益陽市文物管理處配合房地產商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戰國至吳時期的古井16口,出土簡牘15000余枚,以及屬于古代衙署的建筑殘件。
初步判定該遺址即秦漢至唐宋時期益陽的縣城所在地,遺址延續時間之長、發掘簡牘數量之巨,在湖南乃至全國都是極其罕見的。
安化梅城文廟。圖/常立軍▼

兔子山出土簡牘的年代橫跨戰國晚期至三國吳,其中在9號古井,出土了楚簡和秦簡,秦簡中發現了秦二世胡亥的文告、秦朝益陽縣公文等。
益陽竹簡。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此外,兔子山遺址出土的另一批楚簡,上有人口戶籍記錄。考古學家張春龍表示,此前有關楚國的資料都出自文獻和墓葬中,此次出土的簡牘,是首次發現楚國的官方檔案。
這些木牘竹簡留下的史料對解讀中國古代史給出了極為重要的佐證和依據,乃至改寫具體的歷史結論,而且可以填補我國漢唐縣城考古的重大空白。
出土文物。圖/資料圖片▼

有專家提出,通過研究兔子山遺址出土的陶釜、盆、罐等器皿和其他建筑構件,可以建立屬于益陽和周邊廣大地區的考古學序列和斷代譜系。
全國打羽毛球最厲害的地方
▼
益陽市赫山區有一座巨大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這里是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益陽訓練基地,可容納觀眾數達30000人。并非一線城市的益陽何以能有如此高端的體育運動設施?原因在于益陽強悍的羽毛球運動實力。
奧體。圖/資料圖片▼

益陽的羽毛球實力擔當在安化縣。
2001年6月,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7屆蘇迪曼杯羽毛球賽和第12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上,當(益陽)安化籍運動員龔智超、龔睿那、黃穗同時奪得混合團體、女子單打、女子雙打3項冠軍時,世界羽壇震驚了。
益陽桃江,霧騰竹海。圖/劉安軍▼

來自同一個縣的3名運動員,在同一時段、同一地點,分別奪得世界冠軍。原本默默無聞的安化,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羽毛球世界冠軍的搖籃”。
安化縣城。圖/賀迪清▼

安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為國家和湖南等省市培養輸送了50多名優秀羽毛球運動員。
唐輝、賀向陽、羅國輝等安化子弟從這里走向省隊、國家隊教練崗位,有的還走向了毛里求斯、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得33項冠軍,世界冠軍14項,亞洲冠軍7項,全國冠軍11項,其中有兩個奧運冠軍龔智超與田卿。
最具江湖氣的小吃
▼
益陽麻辣燙很少有自己的專屬店名,它們大多就叫:益陽麻辣燙。益陽,就是它們的地域品牌。
從城市到鄉鎮,益陽的麻辣燙攤子隨處可見,人們聚攏在攤子周圍吃得不亦樂乎。這是充滿欲望滿足感的生活。在益陽市區,人們多喜歡去吃橋南和朝陽市場的麻辣燙,這些地方的麻辣燙據說最為正宗。
益陽麻辣燙。圖/資料圖片▼

麻辣燙并不一定都辣,益陽麻辣燙一般可分為不辣、微辣、特辣三種。麻辣燙店子的基本式樣是都有一個超級大的桌子,桌上有兩口以上的大鍋,稍微講究些的,還有一口小鍋專門煮鹵味;桌上放有油、鹽、醬、醋、蔥花、辣椒等基礎的調味料,有些店還可以看到芝麻醬、花椒油等調味品,以適應客人不同的口味。
武潭魚,享譽三湘。圖/騰訊視頻▼

與長沙的麻辣燙不同,益陽本地的麻辣燙,多為每個食客端一個大鐵盆,自己一串串的擼掉開吃;而在長沙,老板會給每位食客一個小紙碗,食客放上自己習慣的調味品,再舀上一兩勺鍋里的湯,就是一碗自己專屬的美味蘸碟。
沅江蘆菇。圖/騰訊視頻▼

麻辣燙的格子里分了各種不同種類的串串,以供挑選,除此之外,若需要青菜和粉面,老板會拿出新鮮的食材現煮。相比之下,益陽麻辣燙湯頭比較綿和,不是太辣,更加講究食材的新鮮原味。
益陽安化梅山文化生態園,深深地體現了益陽的江湖與江南氣質。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沅江的三碼頭嗍螺,是比麻辣燙更具“江湖氣息”的小吃。嗍螺店做的多是夜宵生意。夜色中,就著嗍螺下酒,吃出的也是一股子江湖豪情。三碼頭是沅江的一個地名,屬草尾鎮。
安化茶馬古道。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那里河汊縱橫,自然生長著優質的田螺。靠水吃水,嗍螺,是沅江本地人自古以來的吃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擴散到更多的地方。撈上來的田螺經過一段時間的清水養護,吐掉泥沙,用骨頭湯熬制,再加上各種神奇作料,便成了一道帶著洞庭湖氣息的美食。
最會玩竹子的人
▼
益陽不僅有五萬畝的超級大竹海,依托這豐沛的竹林資源,益陽的竹制品加工行業也做得有聲有色。
清代,益陽已是馳名江南的“竹器之城”,茅竹湖的水竹涼席、賀家橋的小郁竹器、三里橋的竹骨紙傘被譽為“竹城三絕”。
桃江小郁竹藝 。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這里的竹制品工藝悠久,益陽小郁竹器始于元朝,屬益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造型美觀,做工精細,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是湖南優良的民間傳統工藝品。
小郁竹器選用優質楠竹、麻竹、稿竹、水竹和黃桿竹為原料,運用郁制、拼、嵌、榫合四大傳統技法和竹材著色、竹青貼面、竹頭鑲邊、竹枝郁花四項新工藝,創造了造型各異、品種繁多、物美質優的產品,品種有桌、椅、凳、架、柜、床、枕、燈具、屏風、鳥籠、裝飾廳、小兒車12大類,200多個花色。
桃江小郁竹藝 。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地處益陽的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把竹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教學體系。作為湖南唯一的工藝美術類高校,堅持“在保護傳承中培養,在培養中保護傳承”的原則,不僅為非遺保護傳承作出了貢獻,更有力促進了非遺人才培養。
謝林港水竹涼席。圖/彭國興

益陽的竹涼席也占據了湖南市場的大半江山。
桃江竹涼席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就被列為貢品。這種涼席篾絲纖細光亮,色澤青綠油潤,十分美觀。“三伏”盛夏,人睡席上,體感清涼舒適,在居室中就能感受到清新的自然氣息。
最有理想主義氣質的益陽人
▼
益陽人低調,但并不缺乏理想主義氣質。從政治到經濟、文學、藝術,益陽人在近代的舞臺上,從未缺席。
益陽小淹人陶澍,是湖南人登上清代政治舞臺的開拓者。陶澍與“湘軍三杰”(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關系十分密切,他在理學經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愛國主義思想等方面,對“湘軍三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陶澍陵園。圖/羅建平

“湘軍三杰”可認為是陶澍思想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他們正是沿著陶澍開拓的道路,開始了改變中國命運的理想實踐。
文史人才方面,益陽有號稱“三周一葉”的強大隊伍。
三周是指周谷城、周揚、周立波,一葉是指葉紫。
周谷城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周揚是現代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周立波是中國現代作家、編譯家,與趙樹理并稱“南周北趙”,很多人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山鄉巨變》《暴風驟雨》都是他的作品;葉紫,中國現代劇作家、小說家,代表作有《豐收》《火》等。
梅山師祖張五郎。張五郎的造型,是世界上獨一地二的雙手撐地、兩腳倒立朝天的神像,稱“倒立梅山張五郎”。圖/益陽市委宣傳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血雨腥風中,益陽人何鳳山成為當時外交史上的傳奇人物,被聯合國稱作“中國的辛德勒”。
益陽博物館的二樓,是何鳳山專題展區。二戰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
何鳳山主體簽證紀念館。圖/資料圖片

1999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猶太人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動中,何鳳山的義舉被公諸于世。2005年,聯合國稱何鳳山為“中國的辛德勒”。
周立波故居。圖/王建

低調的益陽,其實還有著相當數量的創業精英,誕生了以徐少春、向文波、艾立華、姚勁波、劉令安、柳軍飛等為代表的億萬富豪。
這些創業精英們所涉及的行業,不僅有傳統的醫藥、重工,更有互聯網行業的新貴。
安化梅山生態園。圖/資料圖片

益陽的名人還有唐代著名詩僧齊己、明清重臣郭都賢、胡林翼和書法家黃自元,現代則有黃伯云等10名益陽籍“兩院”院士、3名益陽籍外籍院士和13名益陽籍長江學者。
這些益陽名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即:經世濟用,救民于水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從不辜負于每個時代。
生產了最早的黑茶
▼
湖南省安化縣是黑茶的發源地之一,這里所產的黑茶,歷史悠久。最早的黑茶是秦漢時期湖南安化渠江的“黑茶薄片”,號稱“黑茶祖宗薄片”。
安化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黑茶是利用菌發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種茶葉。歷史悠久的渠江黑茶薄片呈形狀不一的扁平薄片狀,源于安化縣渠江鎮。
安化黑茶。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唐宋時期的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湖南,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產于湖南益陽安化縣(《封氏聞見錄》載)。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五代十國時期毛文錫所著《茶譜》,有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就指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唐代開始,安化黑茶成為歷代朝廷貢茶。明朝萬歷二十三年(1595),安化黑茶成為官茶。清朝年間,安化成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產量世界第一。
擁有湖南最大內陸養殖風景湖
▼
益陽湖區氣質最為濃厚處,是大通湖管理區,這里有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大通湖大閘蟹。
“大通湖”之名源于清光緒年間,因湖面遼闊,東通東洞庭、南連南洞庭、西注目平湖、北納藕池水,四通八達,故稱大通湖。大通湖位于湖南省南縣東南,長江中游荊江段南岸,原為洞庭湖的一大湖域。
大通湖農場內小龍蝦已到收獲季節。圖/盧七星

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因泥沙淤塞被支解成東、南洞庭湖間的一大湖灣,成為洞庭湖的湖中之湖,是湖南省最大內陸養殖風景湖,享有“山美張家界,水美大通湖”“三湘第一湖”的美譽。
居住在大通湖畔的老百姓以打漁為生,世襲而居,撈蟹吃蟹也融入了與水為鄰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廣饒的漉湖曾經是洞庭湖的腹地,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圍墾中逐漸被圈立為農場。圖/盧七星

產自大通湖的河蟹與長江口的大閘蟹是一脈相承,兼有大通湖水域特色,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長期以來深受老百姓喜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需求量迅猛增長,知名度也不斷提升,被譽為“大通湖大閘蟹”。
2004年,大通湖大閘蟹獲益陽市首屆綠色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其間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大通湖閘蟹的品質得以繼續提升。
2013年7月1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大通湖大閘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大通湖閘蟹由此成為具有區域地理標志意義的物產。
苧麻全國產量第一
▼
在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面,聰慧的益陽人總是能夠做到極致,苧麻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湖南最常見的野生植物,苧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稱“中國草”,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
沅江市苧麻生產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曾享有“無沅麻不成莊”的盛譽,是聞名中外的苧麻之鄉。苧麻纖維長、強度最大,熱傳導性能好,吸濕透氣性是棉纖維的3-5倍左右。用苧麻紗織出的布稱之為苧麻布,是世界公認的“天然纖維之王”。
益陽山水。動圖來源/騰訊視頻▼

益陽盛產苧麻,素有“世界麻都”之美譽。中國占世界苧麻產量的96%以上,益陽又占中國苧麻產量的40%以上,苧麻加工由此成為益陽的一大產業。
一棵看似普通的苧麻,也能成為改變人們命運的植物。
與自然時序同呼吸
文字|常立軍
微信編輯|唐兵兵 楊媛(實習生)
海報設計、版式指導|方林敏
更 | 多 | 新 | 聞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9117.html
下一篇:絲瓜削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