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本地好吃的美食(你不知道的祁陽美食)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8)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祁陽,是鑲嵌在湘南大地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里文化底蘊厚重,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了豐富的優質食材,成為廚師的“食材寶庫”。這是大自然....<p>祁陽,是鑲嵌在湘南大地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里文化底蘊厚重,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了豐富的優質食材,成為廚師的“食材寶庫”。這是大自然賜給祁陽人民的恩澤,千秋萬代,永不枯竭。</p><p>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樣締造絕美佳肴。我們的祖輩在研究“食”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技術精湛、別具風格的烹飪技藝,是珍貴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祁陽菜用料廣泛,制作精細,色澤鮮新,重視五味調和,香辣酸嫩脆,以透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原色。能聞到粵菜的清香,兼有川菜的味道,不失淮揚菜的文雅,具有魯菜的氣派,別具一格,是湘菜的根和重要支脈。祁陽故鄉緣餐飲管理公司就是弘揚傳承這些餐飲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她們滋養了多姿多彩而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祁陽本土飲食文化。以“祁陽曲米魚”、“祁陽三絲”、“祁陽米粉”等為代表的祁陽飲食文化及美食佳肴,她們則是眾多美食中的一朵奇葩。</p><p>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它的韻味和芳香吧!“祁陽曲米魚”,祁陽白水鎮的一道家常菜。發源于桂陽縣大土嶺的白水(河),從常寧市蒲竹入永州祁陽,匯入湘江,潤澤出白水鎮。曲米魚這道佳肴就從這里流傳開來,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據說,宋朝宣和年間的白水曲水魚就成為朝廷貢品。地道的草根美食之所以會成為朝廷貢品,是因為白水優質清澈,富有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這里長出來的草魚肉嫩甘甜,豐腴彈牙。曲米魚的主要配料是一種稀有紅曲米,紅曲米含有紅斑素、紅色素,顏色呈玫瑰紅,故稱之為“紅曲米”。紅曲米的加工工藝比較復雜,先用70多種天然中草藥配制成曲種,然后,將煮熟的大米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上曲種,放在曲倉中發酵八天,再經過多道工藝制成。近幾年來,祁陽廚界精英們對其進行反復測試,曲米魚在配料選用和烹飪工藝上不斷創新和完善,使曲米魚聞名遐邇。曲米魚傳統的做法是:將鮮活3斤以上的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切成小塊入盆;按一定的比例將鹽和米酒放入盆中,攪拌均勻腌漬12小時,將腌漬好的魚塊再用水沖洗干凈,晾干水分,加入曲米粉,茶油,紅辣椒,八角,茴香,姜末和胡椒粉等,攪拌均勻,入籠蒸熟即可食用,入口香辣鮮嫩,曲香濃郁,清爽誘人。</p><p>有關曲米魚的前世今生,在祁陽當地有一個動聽的傳說。宋徽宗喜愛戲曲,哪里有名班名角的戲班,都要召進宮廷獻演。宣和五年,祁陽的祁劇班子被調到開封獻演。祁劇班子的精彩演藝,給宋徽宗留下深刻印象,散戲后他令太監召見祁劇班頭焦德進殿。宋徽宗與焦德倆人初次見面如故友,沒有君民之禮,談話論戲,十分投機。不久,焦德被宋徽宗封侯,倆人私下交往至深。有一天,宋徽宗又來到焦德在開封的府邸后花園,焦德與往常一樣,拿來酒和小菜,與宋徽宗飲酒閑聊。這次還增加了一碟祁陽曲米魚。宋徽宗吃了一塊,覺得曲米魚的味道極佳,立即問:“這是什么菜?”焦德回皇上說:“這是我家鄉祁陽的特色小吃,叫‘曲米魚’”。宋徽宗笑著說:“不是小菜,可以列入御菜,就叫‘曲米魚’吧?”從此,祁陽曲米魚因為宋徽宗的喜愛,被欽定為宮廷貢品而身價百倍,流傳至今。</p><p><img alt="祁陽本地好吃的美食(你不知道的祁陽美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76c4736410c4954b76dd4d7da7eb04c.jpg"/></p><p>祁陽三絲又名墨魚豆腐絲,集豆類、肉類、海味類于一體,葷素薈萃,色香味俱佳。豆腐絲入口腴潤,柔而不膩,里脊肉絲滑嫩,墨魚絲略有嚼勁,美味無窮,爽!內行人知道,祁陽三絲在做法上很有講究,首先將墨魚絲用沸水泹過,去掉堿、海水腥味。這道菜做得好不好,豆腐的好壞是關鍵,若豆腐質量差,不能切成絲,那這道菜就成了豆腐糊。豆腐質量好,那這道菜就成功了一半,而且成色雙佳。美食家袁枚說得好:“豆腐得味,遠勝魚翅。”三絲中的豬里脊肉是豬全身精華部分,將里脊切絲滑油上漿,肉質更加鮮嫩。三絲中墨魚絲,更是菜肴尚品,過去品嘗海味不似今日之便宜。墨魚絲、豆腐絲、豬里脊絲同煮,是取海味、肉甘味入豆腐,而不是覺得甘,但覺得鮮到了極點,出鍋再撒一點白胡椒粉,那真是妙不可言。</p><p><img alt="祁陽本地好吃的美食(你不知道的祁陽美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79ddd21649c49deb70a462d8c40e75c.jpg"/></p><p>資料記載,祁陽三絲發源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我縣潘市鎮民間廚師申建篤所創,祁陽名人劉鐵夫母親八十大壽宴席上,申建篤做的三絲第一次登場,賓客一嘗,滿堂喝彩。從此,三絲這道菜在祁陽各地迅速傳開,由“民菜”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菜”,并成為大小宴席的主打菜。</p><p>祁陽米粉又稱文明米粉。據有關史料記載,米粉,中華傳統米制類小吃,明末清初始創于祁陽文明鋪鎮,后傳入湖湘各地。武漢、南京、桂林、臺北等地均有仿制。祁陽當地經營米粉民諺:傍晚浸米、半夜磨漿,拂曉榨粉,清早熬湯賣粉。祁陽米粉質地柔軟,粉絲韌而不碎。俗稱云南有“過橋米線”,湖南有“文明米粉”。米粉已成為祁陽人的大眾早餐,生活在祁陽的許多人,一天不吃米粉胃口就不開,三天不吃米粉心里就悶得發慌。在外游子只要一回到故鄉,第一需要就是美美地吃上一碗祁陽米粉。今年4月中旬,省委接待服務中心在長沙舉辦“湖南米粉大擂臺”,我縣少東家湯粉榮獲“經典米粉”稱號。制作祁陽米粉,對大米有著明顯的要求,必須選用鮮新的早稻粳米,因鮮新的早稻粳米淀粉高,水分少,易成型,制成的粉絲軟和,富有彈性,顏色如玉,氣味清香,口感醇和。粉絲加工好后,還可以通過不同的烹飪方法,可烹制出湯粉、涼拌粉、鹵粉、炒粉等品種。不同的罩子,還可以配制出豬肉粉、牛肉粉、魚粉、臘鹵制品等花色,以滿足不同賓客的需求。且免費提供酸豆角、咸蘿卜、脆黃瓜、生姜、海帶、榨菜、醬、醋等多種佐料,酸甜咸辣一應俱全,以滿足人們味蕾的需要,豐富人們的生活。</p><p><img alt="祁陽本地好吃的美食(你不知道的祁陽美食)(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547597a991d4530994580d4666dd4f7.jpg"/></p><p>你不知道的祁陽美食,如果你吃過你會愛上它!</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