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7)

八年級語文學科期中模擬卷
一
積累與運用
1. 下列各組詞語中標紅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 簡陋(lòu) 輪廓(guō) 閃耀(yào) 寂靜(jì)
B 愉快(yú) 草墊(diàn) 驟雨(zhòu) 幼稚(zhì)
C 燥熱(zào) 厭煩(fán) 凍僵(jiāng) 熾熱(zhī)
D 窒息(zhì) 酸漬(zì) 踱著(dù) 猝至(cù)
2. 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禁錮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油光可鑒
B 匿名 廣袤無垠 美不勝收 粗制爛造
C 粗列 深惡痛疾 郁郁寡歡 神秘莫測
D 標至 和顏悅色 誠惶誠恐 好意難卻
3. 下列標紅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B 卓凡批評同桌寫作文經常文不加點,錯字百出。
C 九旬高齡的老教授在二中禮堂講授國學,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談。
D 長河公園景色宜人,周圍高樓鱗次櫛比,你不會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
4.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 今天,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本著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為原則的,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B 從5月2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娛樂廣播《紀實春秋》欄目將長篇聯播知名財經作家孫力科力作——《任正非傳》,為聽眾講述任正非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以及催人奮進的創業故事。
C 氣象小組的同學每天早上都記錄并收聽當天的天氣預報。
D 今年我省春茶生產總量平穩增長,多產地的烘青毛茶平均單價較上年增長了大約9%—18%左右。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讀“史”宜映雪,以瑩玄鑒。讀“子”宜伴月,以寄遠神。讀山水小品,宜_______。讀忠烈傳,宜_______。讀奸佞傳,宜_______。讀“騷”宜空山悲號,可以驚壑。讀“賦”宜_______。
① 縱水狂呼,可以旋風
② 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無垠之游
③ 擊劍捉酒以銷憤
④ 吹笙鼓瑟以揚芳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④②
6. 根據畫線句子,續寫兩個句子,使之構成排比。
這是一條多情的河水,那低緩的清波,像一首深情的紫竹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綜合題
7. 崇文中學文學社團開展“走進多彩鹽城,關注身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1:綠色濕地——鹽城沿海683萬畝海涂濕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積最大、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濕地。鹽城有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網絡成員,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重要濕地名錄”。
材料2:白色海鹽——鹽城因“鹽”而興,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鹽命名的地級市,有全國唯一展示海鹽文明的中國海鹽博物館。“串場百里皆鹽場”,貫穿市區的串場河曾是古代運鹽之河。
材料3:紅色鐵軍一一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鹽城成為華中抗戰中心,享有“陜北延安、蘇北鹽城”的美譽。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生活過,戰斗過。
(1)綠色是鹽城的生態名片,請依據前一句格式,補全城市宣傳廣告語。
走進東方濕地,_____________。
(2)星期天上午,社團成員按照計劃來到中國海鹽博物館門前,準備參觀。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員聯系導游講解的事,你該如何說?
(3)社團開展“紅色鹽城”實踐活動,向成員征集活動建議,請寫出你設計的一個主題活動。
三
默寫
8. 名句積累
(1)樹樹皆秋色,_______。(王績《野望》)
(2)黃鶴一去不復返,_______。(崔顥《黃鶴樓》)
(3)_______,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4)《渡荊門送別》一詩中,表現作者對故鄉無限留戀,依依不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
(5)請寫出連續兩句描寫鳥的古詩文名句:_______,_______。
四
古詩文鑒賞
9. 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這首詩敘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面句中標紅的字。
①曉霧將歇
②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③懷民亦未寢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沉鱗競躍。
②相與步于中庭。
(3)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_______之美,乙文描寫了_______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_______”一句中。
1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畫竹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②,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③觸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選自《板橋題畫三則》,題為編者加)
【注釋】①新篁:剛剛長出來的新竹。②圍屏骨子:屏風架子。③凍蠅:秋冬受凍的蒼蠅。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余家有茅屋二間(我家)
B 甚涼適也(恰好、剛好)
C 無所師承(老師傳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2)解釋下列標紅的字
①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
②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
③于時一片竹影零亂
④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翻譯下列句子
豈非天然圖畫乎?
(4)從這段文字中,你能讀出怎樣的生活啟示?
五
現代文閱讀
12.閱讀新聞,回答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又到高考報名時。面對各地客觀存在的高考“分數差”和不同的錄取率,教育發達地區的考生紛紛采用轉學、遷移戶口等方法到教育欠發達地區應考。
這一大約始自20世紀80年代的“高考移民”現象,在我國屢禁不絕,愈演愈烈,已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
新疆長期以來都是高考移民的“重災區”。據不全統計,今年新疆共有8.7萬名考生報名,報名階段就已初步查處不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890名,其中大部分是“高考移民”。
“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計劃多,錄取比例高,錄取分數低、報考條件要求低)的現狀,使海南成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數據顯示,省外考生將戶口遷入海南報名的人數在逐年增加,2000年293人,2001年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來自24個省份,占全省考生總數的9.5%。
高考移民出現了“兩頭流”的趨勢:一方面是大量流向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山西等教育欠發達地區;一方面是少量流向北京、上海等錄取比率較高的教育發達地區。
“高考移民”的大量增加,打破了各省高考原有的平衡狀態。尤其是在教育欠發達地區,當地學生與“高考移民”的矛盾沖突日益激化,甚至引發罷課、上訪等群體性事件,危及社會穩定。
今年3月7日,新疆霍城縣三中100多名高三學生集體罷課、靜坐,打出“公平競爭,反對高考移民”的橫標,并選出學生代表與校方交涉。3月18日上午,瑪納斯縣一中299名高三學生罷課。近年來,為遏制“高考移民”現象,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地紛紛出臺禁令,但效果并不理想。有關專家指出,“只堵不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考移民”問題。我國必須從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進一步提高“門檻”,嚴把報名關,杜絕腐敗;一方面應著手解決一些根本問題,如降低過大的高考分數線差異;改革現有全國統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試招生的權力等。
(1)試著解釋標紅字含義及詞語的意思。
①屢禁不絕
②愈演愈烈
(2)本消息的導語、背景分別是哪些文字?寫出起訖。
(3)本消息的第三段用到了大量的數據,有什么作用?
(4)針對“高考移民”現象,筆者提出了哪些解決辦法?
(5)消息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提到“只堵不疏”的現象。傳說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兩位部落首領治理大水時分別采用了“堵”和“疏”的辦法。你知道這個故事嗎?他們是誰?能幾句話概括一下這個故事嗎?
1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別吵,讓父親睡一會兒
湯小小
那次回老家,在候車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兩個男人對面,無意中,聽到了他們的談話。
年輕男子說:“爸,別擔心,醫生說了,沒事兒,這病能治。”
原來是一對父子,看他們身邊的包里放著一些藥物,大概是父親生了病,兒子帶著他到城里的大醫院診治,這是要往家趕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親一眼。父親年齡并不太大,五十歲左右的樣子,只是臉色蠟黃,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虛弱。他穿著一件略顯寬大的白襯衫,嶄新的,與他黝黑的皮膚不太相稱,大概是為了進城而新買的吧!旁邊的兒子穿著講究,看樣子,應該在城里生了根發了芽。
聽了兒子的話,父親搖了搖頭,低聲說:“我就說不來看,你偏讓來,白花冤枉錢。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們現在都出息了,我也沒啥牽掛,就希望走得利索點,別拖累你們。”
兒子沒接腔,轉過臉,有淚悄悄地滑落。他趕緊抬手擦掉,不讓父親看見。
我的心忽然有一點疼,看來,父親的病并不像兒子說的那樣輕松,或許,生離死別的悲傷已經在彼此心里漫延。
兩個人都沒再說話。過了許久,父親似乎累了,身體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兒子肩上,雙目緊閉,看樣子,已經進入了夢鄉。
候車室里人來人往、嘈雜不堪,并不是睡覺的地方。兒子一手扶著父親的腰,一只手輕輕地覆在父親的耳朵上,試圖為他抵擋一些噪音。
只見兒子像一個放哨的戰士,身體保持不動,眼睛卻緊張地看向每一個從他們身邊經過的人,目光里寫滿了乞求,似乎在說:噓,別吵,讓父親睡一會兒。
同樣的情景,我在另一家醫院也遇到過。
那是一位八十歲的父親,在兩個女兒的攙扶下,到醫院來體檢。父親真的已經老態龍鐘,拄著根拐杖,目光呆滯。女兒扶他走他便走,女兒扶他坐他便坐,像一個聽話的孩子。
看著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女兒解釋說:“父親年齡大了,又有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親不認識我們,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著,我們也覺得是種安慰。”
女兒說話時,父親一直看著她,顯然,他對孩子們極度依賴,就像孩子們小時候依賴他一樣。等待無聊而又漫長。在長椅上坐了一會兒,父親似乎累了,身體一斜,倒在女兒的肩頭睡著了。
醫院里并不太安靜。女兒摟著父親,不敢挪動身體,另一個女兒趕緊將一件外套披在父親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蓋住父親的耳朵。
看著這一幕,所有的人都壓低了聲音,連醫生也放輕了腳步。
我忽然感覺雙眼酸澀。無論在嘈雜的候車室,還是在擁擠的火車上,亦或在排成長龍的醫院里,從來都是孩子靠在父親的肩頭休息,什么時候,我們看到過年輕力壯的父親在公眾場合安心小憩?父親從來都擔當著保護者的角色,只有當他們病了、老了,再也無力保護孩子時,才會心無旁騖地小睡一會兒,緩解滿身的疲憊。
當我們看見一位父親靠在兒女的肩頭睡覺,那一定是因為,他在這個世界的時日已經不多。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什么時候,當你看到一位睡著的父親,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讓父親安安靜靜地多睡一會兒。
(1)你從選文中讀出了“兒子”與“女兒”的哪些共同品質?
(2)請賞析第九段標紅的句子。
兒子一手扶著父親的腰,一只手輕輕地覆在父親的耳朵上,試圖為他抵擋一些噪音。
(3)細讀選文第十七段,請說說為什么“我忽然感覺雙眼酸澀”?
(4)選文有多處與文題“別吵,讓父親睡一會兒”相照應,請說說其表達作用。
(5)從選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六
名著導讀
14. 名著閱讀
為了慶祝“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初2019級某班開展了《紅星照耀中國》讀書活動。下面是某同學的讀書分享發言,請你將它補充完整:
(1)《紅星照耀中國》是_______(國家)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作品。這本書在中國的另外一個名字是《_______》。
(2)本書中展現了中共領袖人物偉大而平凡的個人風采和獨特魅力。例如,作者在書中寫到:“他像其他紅軍領袖一樣,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盡管胡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熱情。他講英語有點遲緩,但相當準確。”他就是被作者在書中稱為“書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___(人名)。“他驚奇地發現,在貧瘠的中國西北部,竟聚集了中華民族的精華”,這兒的“西北部”,指他采訪的主要地點是_______。
(3)下列關于《紅星照耀中國》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于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B 作者真實的記錄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C 作者在書中說中國紅軍的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
D 作品是按照“探尋紅色中國”的時間順序來記錄見聞的。
七
作文
1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現代漢語詞典》對“回味”一詞作了如下解釋:【回味】huí wèi ①(名)食物吃過后的余味:~無窮。②(動)從回憶里體會:我一直在~他說的話。
回味的過程是再次感受的過程,是深入理解的過程,也是重新認識的過程。在生活和學習中,許多時候,一盤菜、一句話、一首詩,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會令你回味無窮。
請以“回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 B
2. A
3. B
4. B
5. C
6. 那拍岸的驚濤;像一部悲愴的交響曲;那奔騰的猛浪;像一曲鏗鏘的搖滾樂(意對即可)
二、綜合題
7. (1)感受鹽城魅力(暢游綠色鹽城)
(2)您好!我是崇文中學文學社團的學生,我們社團正在開展“走進多彩鹽城,關注身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準備進海鹽博物館參觀,想請您安排一位導游幫我們講解下,您看方便嗎?
(3)示例1:舉辦“紅色鹽城”征文活動,體會抗戰精神。
示例2:舉辦“紅色鹽城”演講比賽,體會革命精神。
三、默寫
8. (1)山山唯落暉
(2)白云千載空悠悠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4)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四、古詩文鑒賞
9. (1)本詩敘述了詩人出使邊塞的艱難行程,描繪了邊塞奇美壯麗的景象。
(2)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營造了“蒼茫”(或“空曠”“曠遠”“遼闊”“廣袤”等)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孤寂的情感。
10. (1)①消散 ②參與,這里指置身其中 ③睡覺 ④只是
(2)①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②(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山川;月色(月夜);熱愛自然,沉醉于山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 (1)B
(2)的;它;在;從
(3)這難道不是一幅天然的圖畫嗎?
(4)只要留心觀察,處處皆有學問,并能自學成才。
五、現代文閱讀
12. (1)①絕:斷絕,停止。屢禁不絕:屢次禁止都不斷絕;
②愈:越。愈演愈烈:越來越嚴重
(2)導語:第一段。背景:第二段。
(3)體現了報道的準確、真實。
(4)第七段“我國必須從教育公平入手”到文末。
(5)傳說上古時期,人間遇上罕見大水,大禹的父親鯀(gǔn)采用“堵”法,治理失敗。后來禹采用疏導的辦法治理了洪水。傳說禹為了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13. (1)善良、孝順、體貼、細心,懂感恩。
(2)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兒子呵護父親在肩頭入睡的情景,表現了兒子對父親的尊敬與愛,也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依賴與放心,表現了一種濃濃的父子親情。
(3)我被這種父子親情所感動,也被父親的無私付出所感動,為天下的所有父親一輩子為兒女無私付出而感動。
(4)結構上:作為文章線索,結構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晰,結構完整。內容上:文章反復說“別吵,讓父親睡一會兒”是說不要打擾為兒女操勞了一生的父親,讓他好好休息會,突出表現了對辛勞父親的理解、心痛和愛。
(5)啟示:親情是人間第一情,我們在享受著父母的關愛的時候,也應該關愛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去孝順父母。
六、名著導讀
14. (1)美國;西行漫記
(2)周恩來;“西北部”指的是延安
(3)B
七、作文
略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