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7)
第二單元語文檢測試卷,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部編版八年級下語文期末測試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部編版八年級下語文期末測試題
第二單元語文檢測試卷
一、給下列加點漢字注音(10分)
隕( )石 追溯( ) 兩棲( ) 臀( )部
緘( )默 狩( )獵 沙礫( ) 龜( )裂
楔( )形 撣( )掉
二、根據下列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11分)
piān( )然 méng( )發 zhě( )皺 huì( )星
骨gé( ) 遷xǐ( ) 枯zào( ) 霧ǎi( )
溝hè( ) 山lù( ) 不解之mí( )
三、寫出下列詞語中空缺的漢字并解釋該字的含義(16分)
( )聲匿跡:( ) 惟妙惟( ) :( )
氣沖 ( )漢:( ) 通( ) 達旦:( )
風雪( ) 途:( ) 別出心( ) :( )
( )精竭慮:( ) ( )食壺漿:( )
四、常識填空(9分)
《大雁歸來》選自《 》,作者是 ( )(國家)的 ( )(人名);《蟬》選自《 》,作者是( ) (國家)的 ( )(人名);《動物笑談》選自《 》,作者是( ) (國家)的 ( )(人名)。
五、文言閱讀(20分)
【材料一】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材料二】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①、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選自《浣花溪記》)
[注]①玦(ju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瑯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薺(jì):薺菜。⑥舁(yú)夫:轎夫。
1.【材料一】出自課文《 》,是作者( )被貶湖南所寫的" "中的一篇。(3分)
2.【材料一】第①段中有一個錯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1分)
( )改為( )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
③色如鑒、如瑯玕( ) ④盡溪,平望如薺( )
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6.【材料一】中"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在寫景上與【材料二】中哪幾句基本相同?【材料一】中"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在寫法上與【材料二】中哪幾句基本相同?(2分)
7.【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點?(3分)
8.【材料二】"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任意寫出他的一句詩。(3分)
六、說明文閱讀(14分)
古琴
①古琴歷史悠久,是漢民族最早的撥弦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據文獻記載,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重要場合。《詩經》中已有" ,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詩句,說明古琴在那時就已比較普及了。
②古琴形制的基本組成是一個扁長形音箱,它頭大尾小,寬六寸,厚二寸,長三尺六寸五,由兩塊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過岳山(琴頭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個徽點。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義。例如琴面圓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長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遠:有的從空間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稱對應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從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鳳,有頭、項、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張琴就是一個生命,更是一個世界。
③古琴的式樣很多,不同式樣反映了設計者不同的審美情趣。"蕉葉式"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它的琴頭別具一格,整體線條圓潤,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體的項部和腰部有兩個凹進的線條,其簡潔流暢、含蓄大方的造型頗能體現儒家中庸內斂的風格。"落霞式"的兩側呈對稱的波浪曲線形,讓人聯想到無際的天邊、燦爛的晚霞。"正合式"一線直下,從琴首到琴腰沒有任何變化,造型樸素大方,頗受琴人喜愛。
④"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這是說古琴有很強的音樂表現能力。古琴的木質共鳴箱是由一塊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產生深沉、厚實、古樸的音響。古琴的有效弦長一般超過110厘米,琴弦振幅大, 振動時間久, 自然能給人之感。古琴的音色多變,有散音、按音與泛音三種基本音色。散音響亮,共鳴性強;按音溫厚結實;泛音清脆透亮。樂曲中三種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細膩精微地表現音樂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剛烈粗獷的《廣陵散》,悠閑舒展的《漁樵問答》,哀婉沉痛的《長門怨》……都能在古琴的樂聲中得到很好的表現。
⑤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樂器。它位列"琴棋書畫"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們寄情山水,物我兩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藝術所追求的情趣與意境都符合傳統文人對世界和生命的體認,也與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內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參與提升了古琴藝術的境界,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與琴有關的詩篇和優美傳說。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麗, ,陶潛抱著無弦琴彈奏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天真 ……至今讀來仍令人神往。
1.請在第④段空缺處填入一個恰當的四字成語。(2分)
2.本文介紹了古琴哪些方面的知識?請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2分)
3.文章第①段引用"文獻記載"的內容以及《詩經》中的詩句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④段劃橫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5.第④段中加點詞語"一般"能否去掉?請簡要說出理由。(2分)
6.請根據文章內容,在第⑤段空缺處補寫一句話。(2分)
7.請在第①段空缺處補寫一句《詩經》中含"琴"的詩句。(2分)
七、記敘文閱讀(20分)
思念一塊月餅
張金春
①"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代詩仙李白這首詩是我非常喜歡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塊傷疤,在隱隱作痛。
②古人說:"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彈般灑落,傷的卻都是心靈。每到這個季節,思緒總是濕漉漉的。自打十八歲打起背包出來當兵闖世界,平均兩年回家一趟的頻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愛母愛只能寫在信箋里,流淌在無線電波里,滾燙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揚州,中秋節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團圓的古老習俗。臨近中秋,母親就要張羅著買藕段、蓮子、月餅、江米條、馓子、花生,還有雞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鎮上老師傅自制的月餅,月餅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餡被一層層的皮包裹著,放在毛氈紙上,沁著一片片油漬,那香甜的滋味像癢癢撓,將我的饞蟲勾起來,恨不得一把搶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餅的甜蜜回憶仿佛過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總是會經歷一番過程,一番鋪墊,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內涵。每次母親都將祭過月亮的月餅分給每人一塊,并囑咐我們兄弟倆,要細細吃,吃完就沒了。所以,我每次將月餅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塊,其余的用紙包好藏在床頭被窩里,有時睡醒了還拿出來看看。
⑤記憶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時我九歲,我的月餅吃完了,放學回來,趁著母親做飯的功夫,到處翻找母親藏好的月餅,終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蓋上這個天大的秘密,悄悄盤算如何既不被發現又能滿足那牽腸掛肚的欲望。晚上放學回家,父母上工還沒回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誘人的月餅還躺在那兒,并深情地望著我,我下意識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腸子也配合地發出兩聲咕咕叫聲。我沖動地把月餅擁入懷中,后覺不妥,小心翼翼取出來,掰開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處。那時我想,要是母親責問起來,就說是貓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這兒,我為自己的小聰明竊喜。
⑥大約過了兩天,母親讓我到她房間里去,說要給我變個戲法。她緩慢地從箱子里拿出那塊月餅,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問:這是什么?我臉火辣辣的,低著頭,沒敢抬頭望。母親打開紙包,盯著我看了看說:吃吧,本來就是留給你的!我的頭埋得更低了。母親什么也沒問什么也沒說,只是撿起散落在紙上的月餅屑子一粒粒放進嘴里。我掰開一半,說:媽,你也吃。母親說:我不愛吃沙甜的,還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這塊月餅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體味到母親那無私的寬容的愛,現在當我的女兒面對一堆奇形怪狀、五花八門的月餅,挑三揀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邊時,我會拿過來,一粒一粒瓣開來,放到嘴里,讓它一點一點地融化在歲月的記憶里。
⑧又是一年秋風送爽時,又是一個花好月圓夜。對著如玉如銀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塊圓圓的月餅,月光如水,流逝我不盡的思念;月光如織,維系我永久的牽掛。
(選自《中國文化報》)
1.文章圍繞"月餅"主要寫了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3分)
2.請賞析第⑤段中劃線的句子。(3分)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誘人的月餅還躺在那兒,并深情地望著我。
3.文中刻畫了一位怎樣的母親?請結合相關內容概括。(4分)
4.—塊讓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餅,一個讓朱自清淚流數次的肥胖背影,都讓我們感受到父母深深的關愛。請比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4分)
5.怎樣理解標題"思念一塊月餅"?(4分)
6.請任意默寫一句與中秋有關的詩句。(2分)
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卷
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檢測試卷
更多資料,敬請關注@凡人校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