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最近,經常去買菜的媽媽們就會發現,現在除了是吃筍的好季節,好吃又營養的蠶豆也上市了。
蠶豆含有鈣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口感鮮嫩,無論是做成主菜還是做成配菜,都是一樣好吃。嘟嘟尤其喜歡吃蠶豆臘腸燜飯。
但是,嘟媽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吃蠶豆的,甚至可能會危機寶寶的生命。

前幾天,5歲5個月的小男孩小樂突然尿出了“紅茶”尿——小便顏色顏色深,像紅茶一樣,而且還出現了腹痛、嘔吐、乏力、頭暈、皮膚黃染等癥狀。小樂的父母頓時慌了急忙帶兒子到湖南泰和醫院就診。
醫生一邊檢查一邊仔細詢問,問到孩子最近幾天都吃了什么,小樂的父母才想起來小樂在2天前自己吃了約40-50粒(約100g)蠶豆。結合孩子的癥狀,醫生高度懷疑,小樂得的是“蠶豆病”。
隨后緊急查血,檢驗結果證實了陳曼娜的猜想。此時,孩子的血紅蛋白只有49g/L(正常的血紅蛋白在120g/L左右),屬于重度貧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貧血會進一步加重,甚至休克危及到生命。

檢驗報告
其實每年到這個季節,類似的新聞特別多:
3月26日,6歲男孩吃蠶豆住進ICU。

去年,杭州4歲男孩因吃蠶豆頭暈嘔吐,經輸液后輸血治療,一周后男孩出院。

有的人甚至吃了一包蠶豆做的“怪味豆”,也會出現不良癥狀。

不知道大家從這幾個新聞里發現沒有,幾乎發病的全部都是小孩兒,而且貌似都是男孩兒,那到底是什么是蠶豆病呢?為什么會得這種病?是蠶豆過敏嗎?
今天,嘟媽就和大家說一說這古怪的蠶豆病。
蠶豆病什么?“蠶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簡稱“G-6-PD缺乏癥”)的俗稱。
G-6-PD缺乏癥是一種遺傳病,經常因為吃蠶豆而發病,所以俗稱“蠶豆病”。
蠶豆誘發溶血的機制現在還不明確,很多G-6-PD缺乏癥患者吃蠶豆后不一定會發病,所以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影響。
G-6-PD這種酶可以幫助紅細胞正常工作。G-6-PD太少導致紅細胞被破壞,這個過程被稱為溶血。
G-6-PD缺乏者吃蠶豆、蠶豆制品、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藥物后會引起急性溶血;母親吃這些東西后哺乳也會使嬰兒發病。溶血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兒童期比較常見。3歲以下患者占70%,男性占90%。
每年 3月~5月,蠶豆成熟,人們開始吃蠶豆,蠶豆病寶寶誤食幾率升高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既然是遺傳病,我吃蠶豆沒有問題,那是不是孩子也就意味著沒有事情了?
答案是:那可不一定呢。蠶豆病是一種基因缺陷病,但這個基因是不完全顯性的。簡單來說,就是你吃蠶豆沒事兒,但并不意味著你沒有攜帶蠶豆病基因。
可能是你攜帶基因,沒有表現出病癥,但你這個基因遺傳給寶寶后,寶寶就患病了。
蠶豆病的癥狀有的家長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蠶豆病的攜帶者,或是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吃了蠶豆或蠶豆制品,或者,或是在與蠶豆花接觸下而誘發了蠶豆病。
蠶豆病發病急驟、大多患兒在進食新鮮蠶豆后1-2 天內發生溶血,因吸入花粉而發病者,癥狀會在數分鐘內出現。
當孩子出現以下癥狀時,就可能是蠶豆病,需及時就醫治療。

來源: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智慧醫療
病情嚴重還可能出現全身衰竭、重度貧血、休克、酸中毒、急性腎功能損傷、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危機寶寶生命。
如何知道寶寶是否是攜帶者?蠶豆病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非洲、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全世界約有4億人口受影響。
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等地區的人群患病率較高,發病率為4~15%。隨著人口流動,現在患病率較低的地區也呈現增高趨勢。
世衛組織建議在男性患病率>3%~5%的地區常規開展G-6-PD缺乏癥的產前健康教育及新生兒篩查。我國有多個省市已經開展了G-6-PD缺乏癥的篩查項目。
現在不少醫院都會進行新生兒足底血篩查,其中就包含有蠶豆病的。若你沒有給寶寶做,可以帶寶寶去做一個G6PD的活性測定。

不是說寶寶吃了蠶豆沒有發病,就證明寶寶完全沒事了。事實上,蠶豆病并不是說一吃就會發病,可能這次沒事兒,下次卻有事兒了。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家長給寶寶做篩查,尤其是家長或親戚患有蠶豆病的。
而且,由于該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代謝性疾病,不能根治。目前此病仍以預防為主要,所以,尤其是蠶豆病高發區,一定要給寶寶做篩查。
除了蠶豆,這些食物和藥物也應謹慎雖說吃蠶豆是引發蠶豆病的主要原因,但除了蠶豆,還有一些食物,甚至是藥物需要我們謹慎。
1.蠶豆及蠶豆制品
蠶豆肯定是不能食用的,而且蠶豆制品也是不可食用的。如:蠶豆醬油、蠶豆粉絲、蠶豆零食(怪味豆)、祁縣豆瓣醬等等,進食這些蠶豆制品也會讓寶寶發病。所以,在購買食物時,我們一定要看配料表。
同時,還要避免讓寶寶接觸到種植蠶豆的地方。在哺乳期的媽媽也最好不要食用蠶豆及制品,媽媽食用也可能導致寶寶發病。
2.含萘成分的防蟲產品,如樟腦球、臭丸。
給寶寶穿有樟腦丸(奈)氣味的衣服也會誘發溶血,導致新生兒黃疸。
3.薄荷醇、薄荷腦加工品。
4.苦瓜。苦瓜中含有奎寧成分有誘發溶血的可能性,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
5.我們常用的一些藥物,“蠶豆寶寶”也是要謹慎使用的。如紅藥水、紫藥水等都是禁用的,在選擇退燒藥的時候優先選擇布洛芬 ,慎用對乙酰氨基酚。

圖片來源: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新生兒篩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所以,家長最好還是不要給寶寶自行用藥。帶孩子去醫院就醫時,也要和醫生說明寶寶患有蠶豆病的狀況,讓醫生對癥下藥,切記不要隨意用藥,有的藥物也是會讓寶寶出現溶血反應的。
蠶豆病的預防1.第一次給寶寶吃蠶豆時,量一定要少。
很多時候,家長吃蠶豆是沒問題的,往往都是寶寶吃了蠶豆發生了癥狀,才知道寶寶得了這個病。所以第一次給寶寶吃蠶豆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有無異常,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需立即就醫診治。
2.謹慎使用中成藥
目前已證實鹽酸小檗堿可誘發“蠶豆病”。中藥材黃連、黃柏、白屈菜、馬尾蓮、三顆針、十大功勞等中藥材中均含有小檗堿,因此,蠶豆病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含上述藥材的中成藥。
熟知嘟媽的家長都應知道,嘟媽一直都不建議給寶寶使用中成藥。大部分中成藥在「不良反應」那一欄是「尚不明確」。
再次強調,「尚不明確」并不等于沒有不良反應,不要給孩子使用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藥物。
3.不要使用復方感冒藥
復方感冒藥中通常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氯苯那敏,這三種藥物均可誘發蠶豆病。因此,蠶豆病患者應避免使用復方感冒藥。
美國曾報道過多起寶寶因過量服用感冒藥而死亡的案例,因此2007年FDA下令禁止2歲以下寶寶用感冒藥,并且不推薦給4歲以下兒童用感冒藥,這主要是基于:
未經臨床驗證,用藥安全沒保證
由于不能對嬰兒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所以藥廠往往根據成人劑量來推算,但這些推算結果并非臨床試驗結果,寶寶也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所以這些感冒藥在使用時風險很大,無法保證用藥安全性。
復方制劑的感冒藥,容易過量中毒
很多藥的商品名不一樣,但有效的成分是一樣的,比如泰諾和惠菲寧,而很多父母不清楚,經常2種藥同時給寶寶吃,就很可能造成寶寶因藥物過量而中毒!
寫這篇文章,不是不讓家長們給寶寶吃蠶豆,只要是篩查是正常的,就可以放心的吃了。
還要就是,若患有蠶豆病的寶寶要上學,也一定要記得告訴老師,在校吃飯時一定要注意,在平時也要告知孩子一定不要貪吃這類食物,告訴孩子這其中的原由和危險性。
參考資料|
1. 王衛平. 兒科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 中華兒科雜志2017年6月第55卷第6期,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新生兒篩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3. MedlinePlus.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4.kidshealth.G6PD Deficiency.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79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