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四歲孩子每天講一本繪本(愛讀童書)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8)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不知道“兒童哲學”這幾個字對很多孩子的父母來說意味著什么,反正,我是被吸引住了。
所以,9月29日這天,我從前往辦事的城東下沙一帶,折騰了40多公里依然要到城西的一畝童書館,聽一聽“讓思考力為人生奠基——一畝兒童哲學分級課程立項研討會”。

雖然人人都是哲學家,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哲學是一個不怎么提起的字眼。
即使我們的教育歷程中,涉及到相關內容,考過忘掉,等再度提起它的時候,哲學又成了一個玄之又玄的東西。
對了,古希臘那些古早哲學家的名字我記得。
只是,一說柏拉圖,我只覺得他是精神戀愛的同義詞;而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就是兩個絡腮胡子且穿無領長衫的外國男子。
我這樣的孩子媽,大概數量不會少吧。
但我卻一直“很有追求”地想讓自己孩子接受一點哲學教育。
作為一個圖書記者,這些年,我也看到很多關于冠之于兒童哲學的書,零零星星地在出版。可是,哲學教育如何介入,不是幾本讀物拿在手里就能解決問題,尤其是當它面對的是多數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輩份都排不清楚的家庭。
雙減政策下,孩子們該去學點什么?
說實話,多數老母親們都如我一樣,依然拿不準。
“兒童哲學”聽上去是比“音體美勞”更為“無用”,不過,我覺得哲學可以讓孩子去思考、追問、尋找問題的答案,是不是一通百通啊。
事實上,研討會現場的兒童哲學研究專家、一線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園長們,以及通過視頻分享的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與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學院趙志毅教授也是這么說——
哲學可以影響兒童的價值觀形成,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基。
在這里,摘錄一下部分專家的觀點▼
浙江省哲學學會兒童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振宇副教授↓↓↓

“我們對于兒童哲學的研發,始終圍繞文化、關懷、批判、創新、協作五大綜合素養的培育而展開。無論在我們中國還是歐美,這些綜合素養或核心素養都是教育界廣泛認可的未來學習或生活的支柱。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或素養都發展得非常好,那么他學習任何東西,學習任何學科,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從根本上來看,兒童哲學是一種適用于任何學科學習的底層教育。讓思考力為孩子的人生奠基,這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通過基于一畝寶盒分級閱讀的兒童哲學教育,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浙江省哲學學會兒童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王俊教授↓↓↓

“兒童哲學是哲學和教育學的融合,雖然國外發展得比較好,但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都沒有一套可以依靠的權威理論,在中國怎么做也沒有定論,其實我們都可以去探索,都可以去參與。
兒童哲學不僅要求孩子,更要求老師,要求家長,如果老師沒有達到這個能力,沒有辦法引導問題,要去上這個課是非常吃力的,因為兒童哲學目前沒有固定的教案,它需要老師隨機應變,所以把它細化,甚至制作一些標準,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杭州西湖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教研員、特級教師沈穎潔↓↓↓

“你們這本《機器人》,我非常受啟發。前段時間,一個幼兒園在做一個機器人兒童哲學項目的活動,他們就和我探討到一個問題,說把握不好給孩子的課程,最后是落到一個紙板機器人的制作上,還是落到電線電路上,或者是落到一個程序的編寫上。
我當時建議說課程的高潮不一定要落到制作上,它也可以落到思考上。比如:我們希望擁有怎樣的機器人來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機器人的價值和意義。我發現這本《機器人》它最后的問題設計更進一步,它說‘當機器人什么都做了以后,人類還能干什么呢?’我覺得留下這樣一種思考上,幫助孩子把思維拓寬拓深,它帶給孩子的啟發,遠比一個紙糊的機器人來得好。
兒童哲學不應該只在專門的哲學課堂中應用,而是應該彌散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去實現對兒童思考力的培養。”
杭州師范大學幼兒園副園長陳琳↓↓↓

“現在的教育,無論是從兒童的需求來看,還是從老師的需求來看,都非常需要兒童哲學的支持。
我們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惑,當他迷茫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去思考去判斷去選擇,所以毋庸置疑,兒童需要通過兒童哲學發展思考力,來支持他未來的發展和人生道路。
其實老師的需求,更多在于對于教育質量和方式方法的提升方面,需要兒童哲學的支持。
我們幼兒園有一個老師接了一個新班,班上有一個小朋友,永遠都是抱著一個小熊,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他的同伴們就覺得這個孩子非常奇怪,然后這個孩子也發現他周圍的孩子不接納他,老師覺得非常棘手,我剛看到這本《當我們面對不同》,我覺得我可以把這本書帶給老師,讓她和孩子們一起探討,我們該怎樣認識別人的不同,接納別人的不同,我覺得這可能是很多老師們都需要的。”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
“閱讀是培養兒童思考力的重要媒介,中國在未來的責任,不僅要建設中國,還要服務甚至引領世界,因此中國人迫切需要通過閱讀打開世界之窗,迫切需要通過自己的頭腦,觀察、思考、表達和行動。
一畝寶盒在內容的頂層設計上,格局很大,領域非常廣泛,文本設計切近兒童生活,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非常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哲學思考。同時,它又是分級讀物,因此我非常期待基于這套圖書開發的兒童哲學分級課程。據我所知,這套課程為國內首套兒童哲學分級課程,希望它在廣大幼兒園、小學和素質教育場所的推廣,對于提高中國兒童的思考和綜合素質發揮重要作用。”
杭州翠苑第一幼兒園副園長周黛杰↓↓↓

“我們把哲思作為園本課程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其實兒童哲學在開啟孩子的哲思,也啟迪了老師的思考力。我們常常討論:難道兒童哲學的課程,都是聊一聊,談一談,就可以了嗎?幼兒園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游戲、可視化的活動,‘石頭剪刀布’、‘老虎棒子雞’這種游戲算不算哲學呢。
從幼兒園教育的層面,我們希望能夠有固定的形式,給到老師教育上的啟發,讓我們的哲思課程,有一定規律的、穩定的、深入地推進下去。”
專家的認同和一線教師們的思索,證實著原創中文分級閱讀讀物一畝寶盒的研發機構一畝童書館,面向正確的方向做出了這一選擇。
我與一畝童書館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宋鵬宇女士不是第一次見面,這兩三年中,在一畝童書館和上海國際童書展中,我們都有所交流。
宋鵬宇也是一位母親,所以,我很自以為然地以為,她這幾年在兒童閱讀推廣上的創新,也飽含著一位母親的自我需求,并且,她足夠強大,將其成就為一份事業。
“一畝童書館所從事的事業目的就是讓兒童在廣泛閱讀中完善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價值觀。但是僅僅依靠優質內容的生產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學者、專家、教研員、一線的教育者還有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優質教育落地,在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這是需要我們整整一代人共同努力的。”
宋鵬宇也關注到,最近國務院頒布了《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一個兒童事業大發展的新時代已然到來。
“這個時代的底層邏輯是對兒童的關懷、尊重、啟發和賦能。養育好這一代兒童,也將決定中國未來三十年的人口質量和發展動力,所以我們教育從業人肩負的使命巨大,要為民族交好這個答卷。”
聽到這里,內心有點小澎湃。那么,當務之急,是回家教育好自己的熊孩子。

一畝寶盒的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這套兒童哲學分級閱讀讀本以及配套教師指導,將于2022年初正式向社會推廣,它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各種閱讀課上,12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打開“寶盒”找到自己需要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5139.html
下一篇:火車能帶陶瓷刀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