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耳朵發育不好的原因(寶寶有這些癥狀)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受訪專家:吳佩娜(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廣東省 殘疾人康復學會聽力殘疾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先別驚慌,并不一定就是聾寶寶。通過了聽力篩查,也別大意,得關注孩子的聽力狀況,避免潛伏的異常。
每一個在正規醫院出生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做聽力篩查。這是個被納入了婦幼保健的常規檢查項目,也是讓每個新生兒父母揪心的一關。

“現在比較普及的聽力篩查方法是耳聲發射檢查。這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手段,一般孩子出生1~3個月之內,就要完成篩查。”
做檢查時,只需在寶寶耳朵塞一個特制的軟耳塞,就可以收集耳蝸對聲音刺激產生的信號。
初篩通不過,家長也不用過度緊張。“出生時羊水堵塞了外耳道,寶寶不配合,都可能導致篩查通不過。”吳佩娜說,所以才要寶寶在出生后42天進行復篩。“做一個電反應測聽,這是一個更客觀的指標。”
兩項篩查間隔一個多月,是因為寶寶外耳道的胎脂、中耳的羊水積液需要時間慢慢排除、吸收,同時也給寶寶一個等待聽覺系統成熟的時間。

復篩也不通過,還要轉至專門的聽力診斷機構,3個月內完成診斷性聽力學檢測和評估,最終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力障礙;并在6個月內確診,進行必要的干預治療。
吳佩娜解釋道:“聽力下降有很多原因,我們必須先明確是哪一種性質的,病變部位在哪,程度怎樣。明確以后,還要知道病情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是怎樣的。了解清楚,才能給出合理的干預方案。”
比如,如果是耵聹堵塞、外耳道炎引起的,或是由于小孩子的解剖特點,咽鼓管比較寬,咽喉上呼吸道的感染波及耳朵導致中耳炎,也可以引起聽力下降。這類情況,做相應的處理,比如抗炎,聽力障礙能得到糾正。
神經性的耳聾就復雜了。“原則上,中度或者中重度的,要佩戴助聽器。若助聽器都不能改善聽力,那就考慮電子耳蝸植入,這是最后一步,也有很嚴格的手術適應證。”
據了解,廣東省人民醫院是人工耳蝸植入的國家定點醫院。吳佩娜強調,對于電子耳蝸植入,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一經確診,應盡快手術,否則事倍功半!延遲植入嚴重影響言語能力,大大增加康復難度。

聽不見,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與有聲世界隔絕,不能學會說話、不能交流。這對智力的發育,社會關系的建立,都是很大的障礙。
吳佩娜表示,早期發現、早期干預,60%以上的聽力障礙殘疾是可以避免的。對孩子個人來說,可以避免繼發成聾啞。
因為,如果孩子在學說話的年齡之前就聾了,屬于“語前聾”,以后一定啞。患兒在學說話的階段還有聽覺,叫“語后聾”,這類孩子若耳聾時間還不是很長,還不至于會啞。但聾后要有持續的、專業的語言康復訓練,才不會發展為啞巴。
有反應異常,要留意吳佩娜告訴記者,有些聽力障礙的孩子在出生時是篩查不出來的。即便通過了聽力篩查,家長自己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聽力狀況。比如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遲發性耳聾,家族性、遺傳性聽力損失,等等。
孩子發育到每一個時間段,都必須有相應的反應。假如發現孩子有以下異常,需警惕。
●3~4個月,在耳邊大聲拍手,大力地開關門,寶寶沒有任何反應;再大一點時,對很響的雷聲、鞭炮聲都沒有驚嚇到的反應;
●8~12個月時,聽到熟悉的聲音不會轉過頭去,聽到人的說話聲卻沒有對應地做牙牙學語狀;
●1歲半時,還不能說出一些很容易發音的字,比如“媽”“爸”,或者不會做你教過的動作;
●2歲時,如果不用眼睛看,就不能按照你說出的一些簡單命令去做動作。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58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