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本幫家常紅燒魚(本幫菜紅燒鮰魚的)
發(fā)布時間:2024-10-23閱讀(10)

紅燒鮰魚
上好的紅燒鮰魚外觀質感色澤紅亮、鹵汁細膩濃厚、如膠似漆,如同在魚身上鍍了一層油蠟一樣。盤中無芡汁,或者芡汁足夠膠稠無法流動。
上好的紅燒鮰魚口感軟糯膠滑、入口即化。其中魚皮的質感要有豐滿的膠質感,而魚肉軟糯抿一口就在口中化開。
紅燒鮰魚的味道醬香馥郁,味道濃厚,“甜上口、咸收口”,有非常明顯的“掛口”感。
題外話:紅燒鮰魚能成為本幫菜中的“頭道功夫茶”,是因為它最早把“紅燒”這一傳統(tǒng)烹飪技法的境界定位在“自來芡”上。這一偉大的烹飪審美理念,是本幫菜為中華美食文化做出貢獻之一。
自來芡的意思是無須勾芡!
鮰魚學名:長吻鮠wei
四川稱為,江團。貴州稱為,習魚。湖北稱為,肥魚。安徽稱為,回王魚。江蘇,白鮰。
鮰魚春季最佳,稱“春鮰”,但秋季所產肥庾,有“菊花鮰”之稱。如果紅燒需用3斤以上的“菊花鮰”,為上。所以選魚需要學問,不和老師傅一起去,買不到一條合格的魚來,接下去怎么燒呢?
接下去是“開生”,(宰殺)了!
鮰魚開生,不像一般的魚,現(xiàn)將鮰魚拍暈,和黑魚殺法一樣!廚房間里稱為“活打”。因為魚身上又滑又黏,抓不牢滑手,下刀容易受傷,這是一點。還有就是活著放血可以快速流干凈。摘內臟、去魚鰓、洗刀口、吸血水這些步驟干凈利落五分鐘內搞定,動作慢必定魚塊綿了,筋肉分離,肉質就不結實了。
本幫菜的“嗲”菜紅燒鮰魚的所謂“紅燒”,其實是一種復合燒法。一般燒魚過程中,需要三次加油,三次換火。
這是烹飪技法中的一絕,很多關于紅燒鮰魚的菜譜往往都是“蜻蜓點水”,是的后手無法得知精髓(這里有老師傅不愿說的技術機密,也有可能一代代傳下來知道這樣做,不知道原因的)
蔥姜爆鍋后,先用大火重油煎烹魚塊,這是為了收緊表面水分,同時高溫使得魚內脂肪產生乳化反應,這是底子,魚塊生的,大火燒不壞它。然后下調料,按順序放黃酒(加蓋燜一下,讓酒氣逼進魚肉里)、醬油、糖。這一步確保味道“甜上口、咸收口”,趁著黃酒和醬油沒有收干,趕緊加蓋燜五分鐘。
上面第一步:底油,一篤一燜。
眼看魚塊上色收緊了,這時候加入高湯,這些高湯最終將收進魚塊里去,味道就更醇厚鮮美了。這會兒要補上一次油,改成小火。因為魚塊已經熟了,再用大火就會把魚塊沖爛掉,給一次油是為了讓醬油、油、糖融合,形成粘稠的膠質汁水。這會兒不補油,湯汁的底子就不會潤澤。既然現(xiàn)在是文火,時間就得長一點了,要半小時左右。廚房有句名言:“千燒不如一燜”,這會兒萬不可揭開鍋蓋嘗味,因為氣一散,油、糖、水就分家了。
上面是第二步:暗油,二篤二燜。
等到鍋內汁水開始稠起來了,這會兒開鍋蓋,補最后一次油,這一勺稱為“明油”,這樣才能色澤光亮。要把最后一勺油“鍍”到魚塊身上去,得開中火催它一把,還得再蓋上蓋子燜上一會兒。
上面是第三步:明油、三燜。
許多廚師工夫不到家,到了最后成菜階段汁水還沒有收緊。于是他們會將魚塊先撈出,把剩下的汁水收濃再澆在魚身上。這樣的菜外行是看不出來的,對于行家一看便知其中一二,口感和味感就差那么一口氣。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321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