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干蟶子的最好做法(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發布時間:2024-10-29閱讀(13)
蟶子是個好東西,好吃易做,配菜百搭。大雪天里,來一鍋蟶子豆腐湯,多加白胡椒,吃得一身大汗,就算是十分滿足;到了吃啥都沒胃口的夏天,如果能有一盤蔥油蟶子,蘸著蒜醋碟,能下三碗稀飯。

不過,蟶子雖好,但烹制或蘸料中若不下重口,未免太過清淡。幸好中國人很早就懂得濃縮味道的法門:干制。蟶干,正是最具個中滋味的物事。
蟶干的歷史很久遠,根據記載,最晚到明朝,已經是東部沿海地區廣為盛行的特產。蒲松齡有詩“街上蟶干包大簍,海中鯧魚下甜糟”,生活條件不錯,又是蟶子干又是糟鯧魚,一派富足的樣子,和正史里明清交替幾十年兵荒馬亂的情形格格不入。到了乾隆爺年間,蟶干依然是好東西,《紅樓夢》里敘述烏莊頭為寧國府進供的年貨里,就有“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干二十斤……”可見蟶干在當時至少是和鹿筋、海參等價的貨色。
我曾經在福建霞浦一戶漁民家里見過制作蟶干的過程:一大包蓄養過夜,已經吐掉泥沙的蟶子被倒在大盆里,用漉網多次淘洗。然后放到大柴灶里煮,不用加鹽,也不能久煮。殼肉一分開,馬上離火,用小薄刀手工取肉,女主人手巧,取得飛快,一個鐘頭能取四五十斤蟶子。最后一只只放到竹匾上,整齊擺到露天里,慢慢等著成品就行。
一般出售的蟶干,要曬五天左右,為的是長期存儲保鮮。但其實,曬到兩三天的蟶干是味道最好的,這時候蟶鮮已經充分濃縮,但水分還沒完全逼凈,保留了鮮甜的風韻。男主人下廚,用這種新蟶干做了三道菜款待我,吃得我回杭后數月不知魚肉味:
一是蟶干燒肉,濃油赤醬的紅燒肉在收汁過程中加入了蟶干,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里吸收了海鮮香,蟶干則在鹵制過程中吸飽了油脂,大口啖之,過癮;
二是蟶干炒韭菜,新割的青韭菜,嫩得能掐出水來,下黃酒冰糖,用蟶干炒之,不用勾芡,出鍋就帶著鮮美的鹵水;
三是蟶干蘿卜湯,普普通通的清燉白蘿卜,加了蟶干,味道就不一般起來。男主人告訴我,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當地官員下基層考察,就對這道蟶湯蘿卜贊譽有加,如今,這位官員早已是京城里的頭面人物。而這道湯,也被當地一些漁民稱為:帝王湯。

制作蟶干的副產品——煮蟶水,也是不能浪費的。撇掉浮沫、濾掉渣滓,再沸煮濃縮,直到煮成粘稠狀時,就是最美味的調味品蟶油。取一點來拌水煮生菜,比飯店里的蠔油生菜好吃好幾個檔次!
出品 | 食味藝文志(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華(qyqy118)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648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