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32)
經常在短視頻中能看見這樣的內容,一位博主拿出一塊陳年老臘肉,上面長滿了各色霉菌,用鋼絲球仔細清洗干凈后,切一刀下去,油脂呈現出透明狀,看上去特別誘人。

那么這樣的臘肉到底還能不能吃?
最簡單的臘肉制作方法就是選用新鮮五花肉,清洗干凈后,在表面抹上高度白酒,這一步主要起殺菌作用,再用大量的食鹽,還有花椒、八角、花椒等香料涂抹在五花肉大的表面,將五花肉放在缸里或盆里腌制五到七天。

將腌制好的臘肉清洗干凈,用麻繩穿上,掛于通風處晾干水分。再用一大鐵鍋,鍋里放上松柏未,上面再放上篦子,將肉放在篦子上,蓋嚴鍋蓋,上火熏制。等肉上色后取出來,掛在通風之處,晾到水分干時即成臘肉。
臘肉一般可以存放6~8個月,最多可以放到一年多。但是臘肉存放得越久,上面可能越會出現霉菌。
臘肉上的霉菌是什么?
臘肉上的霉菌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白色的、綠色的、黃色的。
臘肉上有兩種白霜。一是臘肉在晾曬前是鹽腌的,晾曬后水分流失,這樣臘肉留一段時間后溢出的鹽就會在臘肉的表面形成一層鹽霜,在這種情況下,吃也無妨。在第二種情況下,臘肉的表面正在變質和發霉,導致白色斑點。在這種情況下,臘肉就不能再吃了。

臘肉上的白色霉菌叫做毛霉菌,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氣等環境中存在,在高溫、高濕度以及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生長良好。
毛霉菌為腐生性真菌,具有較強的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常引起食物霉變。是一種條件致病性真菌,只有當機體免疫力低下并極度虛弱時才引起人體致病

一方面,毛霉菌的用途很廣,常出現在酒藥中,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產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國多用來做豆腐乳、豆豉。另一方面,毛霉菌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傷害,直接食用可能會導致拉肚子,而進行高溫處理后,毛霉菌可以被殺死。
臘肉上除了白色霉菌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綠色的霉菌, 這種霉菌叫做青霉菌。

青霉菌是一種常見的污染菌,與曲霉一樣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但曲霉生長于中溫至高溫、孢囊梗末端膨大、多為放射狀,而青霉以中溫性為主、孢囊梗末端不膨大、多為掃帚狀,主要藍有灰綠青霉黃綠青霉、桔青霉、島青霉等,從土壤或空氣中很易分離。
青霉一般在冬季和春季生長旺盛,容易造成稻谷、水果、蔬菜、肉食及衣履腐敗。若是加強通風、降低溫度,減少空氣相對濕度,可以大大減輕青霉菌的危害。菌落正面有青綠色、藍綠色、黃綠色和灰綠色,四周有明顯的淡色邊緣。

臘肉上還存在另外一種黃色的霉菌,叫做黃曲霉,它是溫暖地區常見曲霉菌,在20-30℃最易產生強致癌的黃曲霉毒素,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制品、水產品等均有黃曲霉毒素污染。
菌落正面色澤也隨其生長由白色變為黃色及黃綠色,呈半絨毛狀。孢子成熟后顏色變為褐色。表面平坦或有放射狀溝紋,背面無色或略呈褐色。

總結:
臘肉上一般主要會有三種霉菌,毛霉菌、青霉菌和黃曲霉菌,這三種霉菌不可食用,尤其是青霉菌和黃曲霉菌對人體的傷害巨大。
有人認為雖然臘肉上長滿霉菌,但是只要肉質緊實,沒有異味,將霉菌清洗干凈后可以食用,但是如果肉質已經發生腐爛,且有水分滲出,就不可以食用。這種判斷方法不是十分準確的,因為即使是肉質緊實的臘肉,霉菌也有可能已經侵入到臘肉的內部。

臘肉發霉是否能吃取決于發霉的程度,具體如下:
1.輕度:如果臘肉發霉的地方不多,或者是剛剛開始變質,可以將發霉的部位切去,用溫水將臘肉洗凈,再用白酒洗一次,然后最好再加熱一下。經過以上處理后可進行食用。
2.重度:臘肉發霉一般是由變質的情況所造成的,會含有大量霉菌。而霉菌會直接在細胞里面大量的擴散,即使使用高溫加熱也不能徹底地把霉菌殺死。而且臘肉在變質后很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很有可能會引發不良的腸胃反應,比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在發現臘肉發霉嚴重后,最好不要食用及時地丟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8271.html
下一篇:怎么做炒河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