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頭伏應吃什么食材明日頭伏老話說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4)
《黃帝內經》有云:“夏傷于暑,秋必痎瘧”,意思就是如果夏天感受到暑邪,暑汗出不來,暑熱伏在體內,等到入秋涼爽之際,冷熱一交替,就會產生寒熱往來的瘧疾。換句話說就是:該熱的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不冷,遲早要作病!

面對惡毒的五六月份,入伏后既要“防暑邪”,又要“避暑惡”,尤其是抵抗力比較差中老年人和處于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除了要少吹空調、多發汗,飲食上也要格外注意防暑邪。明日入伏,中午必做“煮3白”給孩子吃,寓意驅邪避惡,健康過夏。
第一白:餃子“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避惡”,五月本身為“惡月”,六月又沾惡月的邊兒,因此需要“避惡”。用新小麥磨面做成湯餅,既能補充營養,又能發汗去惡。古時候物質條件匱乏,湯餅多指熱湯面葉兒、熱湯面條,現在多以營養更全面的熱湯餃子代替,也就是所謂的“頭伏餃子”。

推薦:【黃瓜雞蛋餡】
1.黃瓜不用削皮,直接洗干凈切成細絲,這樣翠澄澄的比較好看,切好以后撒點鹽拌勻腌一下,去除里面的水分,防止后期大量出水,造成餃子破皮。

2.碗里打入幾個雞蛋,攪拌打散成蛋液,然后把蛋液涼油下鍋炒一下 ,用筷子攪散,蛋液全部定型以后即可出鍋,這樣炒出來的雞蛋又碎又嫩,就不用切了。

3.黃瓜腌好以后用紗布包住,使勁擠干里面的汁水,進一步防止破皮,擠出來的黃瓜汁,不想浪費的話可以用來和面。

4.然后把黃瓜絲放入盆中,淋上香油拌勻,提前裹一層油膜,防止出水、增加香味,再切點小蔥花放一起,倒入炒好的雞蛋,加入雞粉、少許食鹽、腌黃瓜的時候已經放過鹽了,胡椒粉、蠔油提鮮,其余的啥都不要放了,吃的就是一個鮮味。

5.和面 、搟皮,一個一個全部包好,素餡的餃子比肉餡的好熟,煮的時候不用點水,一滾、滾起來基本上就熟了,餡料翠澄澄的、鮮香味十足,大夏天的、再也沒有什么能比得上黃瓜餡的餃子爽口了。

三伏天的“伏”指的就是“伏邪”,也就是六邪中的“暑邪”,五行相生相克,最熱的暑天屬“火”,生長都在水里的蓮藕最能克制“暑邪”,明天入伏,最熱的午時一定要記得煮蓮藕給孩子吃,以消“暑邪”。

推薦:【煮江米灌藕】
1.首先,我們準備幾節蓮藕,把外皮削干凈,其中一頭用刀背砸一下,用碎藕渣封住藕孔。

2.做江米灌藕一般都是用這種長粒的糯米,淘洗干凈以后撒入適量的白糖拌勻,然后把糯米灌在蓮藕里面, 千萬不要灌得太結實,稍微留一些小空隙方便蒸汽流通,以免糯米出現生熟不一的現象,糯米灌太多的話,煮熟以后很容易溢出來。

3.全部灌好以后同樣用刀背砸一砸、把口封住,防止糯米溢出來影響賣相。

4.高壓鍋中放入一碗冰糖、半碗紅曲米,紅曲米能使蓮藕的顏色更加紅潤,倒入半鍋開水,把蓮藕放進去,加入一勺蜂蜜,蓋上鍋蓋壓40分鐘就熟了。

5.40分鐘以后把江米灌藕取出來,顏色紅潤、軟糯香甜。

6.放在一邊稍微晾涼一點、切成片,擺放在盤中,再澆上一勺原湯,就可以享用了。

冬瓜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白瓜”,成熟的冬瓜身披一層白霜,很像冬日里落上的白雪,遠遠望去就給人一種清涼解暑的感覺,不僅如此,冬瓜水分多營養足,被稱為夏日的“營養水庫”,而且高鉀低鈉,是“消暑邪、防中暑”的一把好手,不光明天、整個伏天都要多給家人吃。

推薦:【煮木耳冬瓜湯】
1.冬瓜一塊,去除瓜皮和瓜瓤、切成細絲;胡蘿卜半根,也切成細絲;提前泡發的木耳,洗干凈切碎;碗中打入2個雞蛋,快速攪散成雞蛋液;準備一個小盆,放入一小勺淀粉和適量的面粉,加入清水攪成細膩的面糊;另外切一點蔥花、姜末、香菜段備用。

2.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以后,先放入冬瓜和胡蘿卜30秒鐘,斷生以后放入木耳快速汆一下,倒出來過涼,這樣吃起來更加清脆。

3.鍋內燒油,放入蔥花和姜末翻炒出香味,沿鍋邊倒入適量的清水,倒入焯過水的配菜,加入食鹽2克、胡椒粉2克、生抽10克、雞汁5克,大火燒開以后打去鍋中的浮沫。

4.然后邊攪拌邊倒入面糊,調成自己喜歡的濃稠度就可以了,繼續煮至湯汁沸騰轉為小火淋入蛋液,蛋花全部飄起來以后淋入一點芝麻香油、撒上香菜美味即成。

明天就入伏了,除了記得吃以上“3白”,平時還要注意少吃姜、或者忌吃姜,以免熱上加熱、火氣攻心。
第一美食編輯:小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80535.html
下一篇:如何驅趕黃鼠狼的方法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